【環島足跡】新竹 | 十七公里海岸線:逐漸適應的節奏

<十七公里海岸線>

        ✓ 第一個八十公里...

     從桃園到十七公里海岸線,只經歷了四天的時間,總共80公里,不到十分之一,卻是整趟徒步環島最艱難的路程。雖然出發前,我維持著每天傍晚去附近的公園走路一到兩個小時的習慣,但連日負重四小時以上,卻是我從來沒有過的經歷。

    水總是抓不準要帶多帶少,背包裡也還有很多其實不需要的東西需要捨棄,每段路的休息時間也總是抓不準,每天就是趕路再趕路。但找不到對的節奏,讓這八十公里特別吃力,會因為害怕到不了目的地,而在最熱的時間徒步,導致體力流失更快,需要更多的休息時間。也會為了要趕路,而忘記欣賞沿途可能的美麗風景,甚麼都放不開,讓自己壓力特別大。

    一切直到這天才開始慢慢好轉。

        ✓ 享受"徒步"的開始 

    這天媽媽從桃園搭火車來到新竹找我,我們在三姓橋車站會合,打算從三姓橋走到竹南車站。從新竹阿姨家走到三姓橋的途中,遇到了廟會的遊街,聽著廟會的音樂歡聲打鼓,不
知不覺讓我的心情變好,這兩公里的路程輕快了起來。而且只要想到今天不僅有人作伴,而且還可以看到我最喜歡的海景,心情變得更加開闊。

<路上偶然遇見的廟會遊街>

    有的人喜歡山景,有的喜歡海景,以前一直知道自己喜歡大海,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麼喜歡大海,遠勝過山景。在香山車站一旁的便利商店,補給了糧食,接著拐進前往十七公里海岸線的小路,看著遠方的風車,我沒有一刻像此時如此興奮,我不禁加快了腳步,好像連日的疲憊沒有在我的腳上留下痕跡。

        ✓ 十七公里海岸線的風景

    這天的十七公里海岸線天氣很好,我們也很幸運的和沿途騎自行車的人們錯開腳步,路上不至於覺得和自行車爭道很危險。這天新竹的風也難得和煦,沒有被風吹的行動艱難,但沿途的陽光卻強烈的睜不開眼,讓我開始慢慢發現,墨鏡與一頂好的遮陽帽的妙用。
    中午,我們繞進了一旁的老鍋休閒農場。這裡是我小時候的回憶,每每來騎十七公里海岸線,都會期待終點站的小憩,有熱湯可以喝。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,我們沒有查清楚沿途狀況,騎到一半餓到不行,卻整路都沒有攤販可以買點小零食,最後是靠住在新竹的小姑姑一家,開車送來麵包,讓我們飽餐一段。但我和妹妹卻已經身心俱疲,沒有辦法再把租的自行車騎回起點。

        ✓ 另一國度的一千公里

    晚上,是和小時候來拯救我們的小姑姑一家一起共進晚餐,大量運動缺乏油質和碳水的我,選擇了日式居酒屋,打算飽食一頓。也在這餐中,我第一次聽到了位於世界另一頭的著名徒步路線 - 西班牙朝聖之路。一樣八百一千公里,卻有著不一樣的風景和不同的語彙。這時的我對這條路線還感到陌生,隨著徒步環島的前進,朝聖之路才慢慢引起我的好奇。

        ✓ 最豪華的陪走陣容

    隔天,我迎來這60天最豪華的陪走陣容。不僅有媽媽還有住在新竹的小惠阿姨,我們將要一起從竹南站走到苗栗車站。
    媽媽和阿姨沿途格外興奮,不停拿著自拍棒自拍,我們在好多地方留下了照片。中間還走到了爆米香一條街。整條路都在賣爆米香,爆米香的味道很香。記得我小時候,總是對爆米香的味道期待,那一聲讓人害怕的"碰",格外吸引人。這次擺放在各家門前的爆米香一樣吸引著我,我說服他們買下一份,當作沿途的點心。如果只有我自己一人,我再想吃我都沒辦法買這麼大一包吧。

<懷念的爆米香>

    在這裡,我也首次遇到熱情的民眾,他們從家裡拿出了三瓶礦泉水,想要幫我們補充水分,因為本就已經準備足夠的水分,多的水會增加背包的負擔,我們還是拒絕了他們的好意。

        ✓ 台3線的陡坡

   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段應該是我走的爬坡最陡的一段,台3線上上下下的,沿途都是疾駛而過的汽車,沒有休息點,有沒有行人,偶有機車經過。走在台3線上,即使沒有揹著徒步環島的背牌,還是不經會讓人聯想到是徒友。
    記得有一次的休息,是停在一座廢棄的學校旁,學校的的標誌還有地面被地震震的下沉,校內毫無人煙,只有兩隻可愛的小貓,出來跟我們打招呼。

        ✓ 玉米的滋味

   或許是五十幾歲大媽的徒步生活較引人注目,也或許是我們這樣母女阿姨的形象讓人新奇,在離開苗栗高鐵站後,我們途經玉米攤,又被攔住,玉米攤的老闆和我們分享了三個玉米,玉米很甜,但更甜的是給了我勇氣,我開始期待在這條路上遇到的驚喜,不論是家人朋友陪走,還是路上陌生人釋出的善意。徒步好像不再孤單,有越來越多的樂趣。

<玉米攤老闆的愛心>





留言